EST 东北农业大学
    发布时间: 2025-08-06 14:00    

科研绘图SCI画图作图学术杂志封面设计TOC示意图文章配图医学动画

sci杂志封面设计

本研究聚焦“双碳”战略背景下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与土壤碳汇提升的关键科学问题,首次系统阐明了人工腐植酸在不同水分管理模式(连续淹水与干湿交替)下对稻田甲烷产生与二氧化碳固定两大碳代谢路径的协同调控机制。研究发现,人工腐植酸显著促进了产甲烷微生物群落的富集,在连续淹水与干湿交替条件下,甲烷排放量分别上升102.87%和135.13%,而对CO₂排放无显著影响。代谢通路分析显示,人工腐植酸显著上调了乙酰辅酶A、四氢叶酸等关键中间代谢物的含量,且乙酸营养型产甲烷通路与Wood-Ljungdahl碳固定路径之间表现出高度的耦合性。研究提出,人工腐植酸在稻田中兼具促进产甲烷与驱动固碳的“双重角色”,可视为一种“氧依赖型代谢开关”。在具备灌排调控条件的地区,采用“干湿交替+人工腐植酸”管理模式可在保持碳固定功能的基础上,将甲烷排放显著降低49.53%,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与碳汇增强的协同效应;而在传统淹水种植区,则建议结合中期排水或施用硝化抑制剂,提升腐殖酸的环境调控效益。

https://pubs.acs.org/doi/10.1021/acs.est.4c12790